11月6日晚,学校第96场读书分享会在报告厅温暖延续。继上一期围绕“食”展开对谈后,本期活动以“从一张床到一个家:藏在‘住’里的美好生活密码”为主题,继续以轻松对话的形式,探讨“住”与美好生活之间的深刻联结。
学校创始人曾凡明、学校党支部书记莫拥军、德育力行处处长余宗名作为对谈嘉宾,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“家”“房子”与“幸福”的真诚对话。
01什么是“好房子”?舒心比大小更重要

分享会从“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”这一话题切入。曾凡明校长从现实出发,谈到尽管很多人都梦想住大房子、别墅,但“幸福与否,并不完全取决于房子的大小”。
他结合当下房地产发展的现状指出,房子越来越多,但人们的幸福感未必同步增长,引导同学们思考“住”的本质不是攀比,而是内心的安定与满足。
莫拥军书记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分享了中国传统居住哲学中“藏风聚气”“天人合一”的智慧,并提出了他心中“好房子”的三个标准:干净整洁、和谐有爱、充满烟火气。
他强调,“住得舒心、安心,远比空间大小更重要”,鼓励同学们珍惜当下集体宿舍的生活,视其为一种人际共处的修炼,在共同营造的环境中体会“家”的温度与秩序。
02“住”的密码,干净、温暖、付出与热爱

余宗名处长则将视角回归到同学们的日常,从青少年成长与奋斗的角度出发,引导大家思考:如何从珍惜当下学习环境做起,把宿舍这个“小家”经营好、爱护好。
他鼓励同学们从每一天的整理打扫、与室友的彼此尊重、共同维护和谐氛围做起,把看似简单的宿舍生活,当作一场关于责任、关爱与成长的实践。

曾凡明校长非常认同这一观点,并补充道,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,更是付出出来的”。他分享了自己坚持打扫家中和办公室卫生的习惯,认为劳动本身是一种参与和创造,能带来金钱之外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
曾校长寄语同学们:“在任何一个集体中,主动付出,才能传递爱、收获幸福。”
03从“向往”到“担当”,年轻一代的居住未来

在对谈中,三位嘉宾也展望了年轻一代的居住未来,鼓励同学们保持信心,通过掌握一技之长,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。
同时叮嘱同学们,无论家庭条件如何,都要有“靠自己双手创造”的志气,懂得感恩但不依赖,将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,转化为当下学习与成长的责任与担当。

整场活动在轻松而温馨的氛围中持续了近一小时。同学们听得认真,时而掌声阵阵,时而会心微笑。在随后的歌曲《完美的一天》的旋律中,本期分享会落下帷幕。同学们不仅对“住”有了更深的理解,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“用热爱经营生活、用奋斗创造幸福”的种子。
未来,学校 “为美好生活而读书”的系列活动将继续深入“衣食住行”的日常场景,以贴近人心的内容与多元的形式,陪伴师生在阅读与思考中,共同走向更温暖、更丰盈的成长之路,让我们一起期待!








